位于上海浦東外高橋自貿區和嘉定工業區的工商銀行數據中心,是工行信息系統生產運營的中樞。同城雙園區“雙活”運行日均處理核心業務量超過7億筆,維護的各類IT設備超過數萬臺。作為數字工行的關鍵基礎底座和“云時代”的護航者,工行數據中心7*24小時不間斷運營從未停擺。
3月底,上海市實施浦東、浦西全域靜態管理的前夕,工行數據中心科學研判,迅速啟動應急響應,400余名員工提前進入外高橋園區和嘉定園區實施全封閉管理。一個多月閉環運營中,他們舍小家為大家,克服了連續數十天工位就寢、生活不便、家人兩隔的身心壓力,用高度自律、無私奉獻和堅決擔當,在周邊疫情多點頻發的嚴峻形勢下守住了園區安全,以保障工行信息系統整體可用率始終維持在99.999%的高水平的有力行動,彰顯了特殊戰“疫”時期的科技力量。
進!只為“工作需要”
3月27日晚,工行數據中心的工作群中閃爍著一條緊急通知:“兼顧保障生產和疫情防控,明天起按最小化現場辦公執行,此措施預計執行到上海解封,請各專業組組長做好人員安排。”消息一出,打破了夜晚的寧靜。誰上?面對全行生產考驗和自己難以割舍的小家,工行科技人做出了一致的選擇:根據組織和崗位需要,連夜進赴園區。他們中有帶著腳傷奔赴現場的黨員干部,有上有老下有小的青年骨干,有將母親角色置于工行科技人之后的巾幗能手。盡管路上隧道封閉,班車已停,也阻擋不了他們逆行的腳步和決心。抵達崗位時夜已深,工行卻因為他們義無反顧前來守護而多了一份安心。
守!只為“生產安全”
吳輝抬頭看了看墻上的掛鐘,指針已經指向了清晨七點。他活動了下僵硬的脖子,習慣性地鎖屏,沉沉地吐了一口氣,“又搞定一個!”,這是工行數據中心的吳輝自隔離以來的又一個周六通宵值班,還是系統升級日。疲憊在他臉上一閃而過,取代的是堅定的眼神和工作完成后的成就感。
由于涉及機房、總控中心等生產區域,工行數據中心需要7×24小時全天候值守,定期檢查IT設備的運行狀態,及時處理各類報警信息。面對突如其來的園區封閉管理,值班人員需要臨時調整,許多員工挺身而出做起“守夜人”。從白天到黑夜,從夜晚到黎明,他們身兼數職,實時監控、處理異常、完成升級驗證,伴隨著電話鈴聲、鍵盤敲擊聲,他們守住工行平穩運行的每一個24小時。
3月以來,工行主動作為、沉著應對,齊心協力,先后完成兩次系統升級,其中包括全行首次大規模遠程投產。工行以強大合力突破疫情阻力,做到抗疫生產兩不誤,堅持加快業務創新,保障數字化轉型穩健落地。
暖!只為“保障到位”
“各部室請注意,下面進行核酸檢測廣播……”辦公室的胡宇龍是一名退伍轉業軍人,已經快到退休的年齡。當疫情突發,他以保衛陣地的亮劍姿態,自3月初就連續駐守在園區,統籌負責后勤保供和園區運作管理。一米八的個頭蜷縮在辦公室一張窄窄的行軍床,清晨五點多起床,夜里十一點多躺下成為非常態辦公下的常態化。細化區域管理單元,減少人員流動接觸;守好防疫物資進口,嚴格監督落實靜置消殺;組織多輪全員核酸檢測,不斷優化現場排隊動線;回應員工急難愁盼,想方設法解決了洗澡難、吃不飽、急就醫、缺夏衣等一系列困難……
“一開始,我媽媽一直在操心我什么時候才能回家;后來她在媒體上看到上海疫情發展的形勢,聽我講在園區里的生活,非常慶幸我在工行。這里的安全與保障,對遠在外地的媽媽來講就是最大的保心丸。”在內部的一次例會上,“95后”羅雅婷分享了她的體會,而這也是數百名青年員工的切身感受。
主動作為,靠前服務,有需必應,以情暖心。在落實長時期封控管理期間,工行把對員工的關心關愛落到每一處細節,贏得了全體閉環人員對自我行為的高度自律,筑牢了群防群控的堅強防線。